更新时间:2018-12-22 21:33作者:李天扬老师
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既要靠自身历练,也要靠环境熏陶和机制激励。中央已经下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重要举措,也为选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树立了导向。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为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使敢担当善作为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使敢担当善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正式颁布,将问责之箭指向一个清晰的靶心——担当,这不仅让“担当”精神凸显出来,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强大激发。责任必须担当,事业需要实干。想当官却不干事、想揽权却不想担责,这样的领导干部即使在位,最终也必将被人民所厌恶、被时代所淘汰。
在干部队伍中,有些人担当精神不足、干事创业缺乏激情,原因就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患了“软骨病”。还有些人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反腐败政策不理解、不掌握,认为有担当、干事业就一定会踩红线,把“干事业”和“敢担当”对立起来。看一个领导干部称不称职,首先是看其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精神,这也提醒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起担当意识,才能激发出斗志,才能凝心聚力干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总书记的“敢于担当观”不仅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解读,也是践行担当要义的实践指南。忠诚是共产党人毕生实践的政治品格,而担当就是品格中的“要义”。勇担当绝不是几句口号、轻松表态,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容。
心中有方向,行动才有力量。把担当精神树起来,需要校准思想航向、补足精神钙质,从思想层面认识担当的重要性。作为党的干部,就要树立一心为公的情怀,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同时,要把那些干事担当、真正忠诚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鼓励实干者、厚待实干者、成就实干者,营造“实干”的政治风气。是不是真担当,敢不敢真担当,还需要用实绩说话,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