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05 22:20作者:王新老师
更可怕的是“家长制”文化。今天,社会仍有人把公务员比作“父母官”,其原因就在于老百姓寄希望于公务员们能像“家长”一样管好家事,办好实事,替自己作主,这就是“家长制”文化的影响。我们习惯了家长的样子,也习惯了家长对领导、领导对上级……一级对一级的样子,这种言传身教的效仿,助推了“家长制”文化的盛行。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些官员们对上唯唯诺诺,点头称是;对下则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家长制”文化的危害在于,许多官员潜意识觉得自己就是老百姓的“家长”,自己说话就是命令,自己从老百姓那里获取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特别是一些“一把手”“家长”习气严重,做事说一不二,飞扬跋扈,专断横行,其结果必然是贪腐谋利,奢糜享乐,鱼肉百姓,最终只能是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甚至丢掉了性命!
还有“道德”文化的影响。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过多地寄托于个人道德修为,甚至被赋予了一定的强制力,成为全社会普遍的义务和责任,应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文化的偏失在于“感情受制于理性”,结果往往是理性充足,理智不足。当利益被“最大化”时,这种根植于人们的心中“道德”文化就会不断变异,混淆人们的是非观念,产生极大的社会负作用。这也就造成了现在一些人“笑贫不笑贪”,甚至认为搞腐败的人“有本事”“有能力”“有眼光”,讥笑廉洁的干部“假正经”“不识时务”,感叹被查处贪官“后台不硬”“运气不佳”,等等。“道德”文化变异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诚信的缺失,这更加影响了人们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使整个社会对“廉政文化”失去了应有的敬畏!
再就是“官场”文化。有人说政治上的成熟,实际上就是遵守、掌握、运用“潜规则”的熟练程度。这种“潜规则”实质就是封建官场遗留的糟粕文化。现在,“官场”上一些庸俗、消极、颓废、低级的文化大行其道,不断侵蚀着干部队伍的风气,比如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沆瀣一气的“裙带”文化、敷衍塞责的“号子”文化、奢侈糜烂的“杯子”文化,等等。这些“官场”文化一旦与腐败“接壤”,便会生根发芽,迅速弥漫,污染“环境”,一些有权有位,经不住考验的领导干部贪腐用权、谋利享乐也就在所难免。“官场”文化更大的危害在于,许多人潜移默化受影响,迫不得已去适应、习染这种“文化”氛围,久而久之“官场”也就成了“染缸”,心知肚明却又心照不宣。
“面子”文化更是危害不浅。在一些人眼中,讲“面子”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讲究“面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太不给我面子了”“看在我的薄面上”“不给面子就是和我过不去”,等等。之所以喜欢“面子”是因为“面子”里有尊严、有地位、有权力,有“面子”意味着成功,没“面子”象征着失败。现实中,人微言轻,处处丢“面子”;位高权重,处处显“面子”。二者巨大的差距,让一些人为了赢回“面子”机关算尽!那些手握权力的人为了维护“面子”,更是用了不该用的权,办了不该办的事,收了不该收的钱,虽身陷泥潭,心却无“畏”。讲“面子”是一种社会陋习,当“面子”与权力和金钱勾结在一起的话,正常的文化价值观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建设“廉政文化”的种种努力也将被“面子”文化滋长的腐败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