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07 22:20作者:三水老师
个人干净,就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诱惑面前“守得住”。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两袖清风才能一身正气,“不粘锅”才是官员的本相。然而现在也有一些人,不信奉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官就不要想发财”的基本道理,他们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成通例,把“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作为口头禅,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寻租、设租、护租,把人民的托付和党的执政资源,变为个人敛财的“近水楼台”和“钓饵”。有的地方买官卖官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成本”高得很,为什么仍然趋之若鹜,因为那些人认为“划得来”,乃是“一本万利”,把头上的乌纱、手中的权力变为赢利的“资本”。
还有一些官员,本来还算“干净”,但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于是守不住“清贫”,于是也来“伸手”。什么“不平衡”呢?市场大潮中,不少“老板”发了,与官员形成很大反差,而他们的“做大”往往有政府搭建的“平台”与官员给予的“大力扶持”,于是有的“书记”去吃“老板”一顿饭,看到“桌上一个菜,就相当于我半月工资”,就“不甘”了;有的“市长”看看“老板”的豪宅以及他的“私人飞机”,于是就“把持不住”了,结果把权力的公章和官府的批文等等,当成了“发财”的“股权”。
敢于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们不是一般地讲干部要负责任,而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体制的“硬”,二是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面对改革的“深”与“险”,不愿冒风险,不愿担责任,不敢触及积重难返的深层矛盾。他们怕什么呢?怕“湿手抓面粉”,怕一旦“走麦城”砸了“一世英名”,于是宁可矛盾面前绕道走,难题面前退一步,创新风险面前更是畏缩不前,让别人去“火中取栗”。不担肩胛、不拍板、不负责任、不冲在头里,成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风格”。至于有的官员,因为反腐纠风,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们在“新常态”下勤勉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十分熟知他们那里的“政治生态”,十分看重一己的“官声”、“人望”乃至“选票”,所以面对歪风邪气,不批评、不教育、不处理,做“老好人”当“滑头官”,搞得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乌烟瘴气,他却在那里稳坐钓鱼台,坐收“好官”、“善人”的名誉,而官风不正加上评价体系的不公,反而使这些“菩萨”四面讨好步步高升,不担当成为潜规则,仿效的人反而越来越多。至于面对奇谈怪论,错误舆论,三缄其口,甚至出来当“开明绅士”,只爱惜自己的“羽毛”,从不为党的生命“亮剑”,就更是另一种“不担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