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2 13:33作者:三水老师
25年前的老鹳庙村,全村人均不到三分耕地,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89年,村里好不容易办起第一家村属企业老鹳庙水泥厂,却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此时的刘伦堂在一家乡办企业任总经理,企业正蒸蒸日上,乡领导和村民都希望他回来,带领水泥厂走出困境。
从红红火火的乡办企业,回到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当书记,刘伦堂也有过思想斗争。“组织上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只能回去。”临危受命,刘伦堂想尽办法,向亲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终于凑了3.5万元,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
“刘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干。大雪天,和工人一起上山用板车运石头。夏天顶着高温烈日,带上馒头和水,跟着送货车跑销路。”水泥厂工人张友和回忆,“每项工作,他都坚持做一遍,看流程有没有问题。”
经过一年努力,水泥厂实现产值128.8万元,上交利税15万元。随后,他又在村里办起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等企业。1991年底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结余。1992年以来,经过多次技术改造,水泥厂达到年产10万吨规模,成为区属企业龙头和利税大户。
近年来,黄石市要求全面关停“五小”企业,老鹳庙村多家企业也名列其中。刘伦堂召集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研究对策,引进了一批企业,村里实力不仅没因关停“五小”而削弱,反而越做越大,成为“全省五百强村”。
刘伦堂十分关心群众。“程怡患了重病,没钱做手术,找个时间召集大家为她捐款”;“前天去看望张整华,家中很困难,50多岁了,要给他找份轻松点的工作”;“最近村民反映电压不稳,这个问题要赶紧解决”……刘伦堂留下的20多本工作日记上,记录着一桩又一桩这样的民生“小事”。
然而,刘伦堂对自己和家人却十分“自私”。他生前居住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几年前,几个建筑商要帮他把房子免费装修一下,被他婉言谢绝。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村打工,他从不让他们在村里任职,也不让在村内企业上班。
刘伦堂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工作没忙完总是放心不下。1997年老伴突发脑梗塞,刘伦堂由于忙于工作拖延了一下,都没赶回来跟老伴说最后一句话,这成为他永远的愧疚……
20多年来,刘伦堂经手大大小小建筑项目几十个,一些老板带着钱物找他帮忙,每次都无功而返。他的哥哥刘伦华多次找他想承包点工程,也都被拒绝了。
刘伦堂每月只有3000多元工资,除家用外,他都攒起来。平时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他都会送上一些奖金,以示鼓励;谁家里困难,他也会自掏腰包给予周济。去年8月,刘伦堂感到身体不适,被查出晚期肝癌,此时他的积蓄只有三四万元,几乎都用于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