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6 11:15作者:王华老师
“不彻底改变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穷一半!”王伯祥在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上发出了向寿北进军的号召,也由此开辟了寿光科学发展的先端。
1987年10月,经过8个多月的规划准备工作,一场治理寿光发展中“半身不遂”的大会战开始了。在寿北开发的前几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一个放牛老汉的草棚里。在与牛为邻的指挥部里,王伯祥一住就是45天。
时任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到寿光视察,在县城没找到县委书记,就来到了寿北建设的工地上。浑身是泥的王伯祥从窝棚里钻出来,老部长错把他当成了民工,问道:“你们县委书记在哪儿?”王伯祥答:“我就是。”林乎加打量着他,久久无言,后来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如今,再到寿北,一眼望不到边的防潮大坝宛若长龙盘踞在海边,经过综合整治的弥河格外辽阔。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寿北人民真的富起来了。
廉政爱民,形成“伯祥效应”
近距离采访王伯祥,这位患过食道肿瘤的老书记身躯单薄、面庞瘦削,但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几小时的交谈中,他更多的是对当年诸多“错误”的自省。开发寿北和治理弥河,由于预算失误,导致工期延长的事让他至今念念不忘,虽然同收益相比是那样微乎其微。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伯祥为百姓的利益敢闯敢干,但对自身要求却又异常严格。
作为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坐驾”先后是双排客货两用车、北京帆布吉普车、老式伏尔加轿车等,且都不是新购的。他对车的要求标准是“只要不误事,什么车都行”。
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攀比车辆档次的现象,但在他的表率下,寿光却“风”吹不动,既节约了资金,又促进了廉政建设。
寿光人将此称为“伯祥效应”。
王伯祥在不足六年的任期里,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艰苦奋斗的风气。
而这位一心为民的“百姓书记”在调任潍坊市副市长时,全部家当用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观看王伯祥心得体会
11月30日晚,我到百花剧院观看了新编现代吕剧《百姓书记》,竟被感动得几次落泪。
这部剧作是山东省申报十艺节“文化奖”评审的重点推荐剧目之一,以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创业历程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寿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改革大潮、敢于迎接挑战的历史。剧作恢弘大气、剧情跌宕起伏,从群众、同事、家人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主人公顶住压力和误解、排除万难带领群众引进技术、建大棚、战盐碱的感人事迹,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