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8 13:47作者:才子老师
“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范仲淹的名言在今天的语境下理解并不难,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严于自律,又要敢作敢为。古人讲“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领导干部要有一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当下,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的慨叹。不久前,一份“副县长辞职感言”在网上被频繁转发,被解读成“禁令”之下官员“不堪重负”的体现。由此带来的一个现象是,有的领导干部从此推崇“为官不为”,追求“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于是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难题就躲避,这都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
有无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担当精神,就是要敢于去做、勇于负责。干部,就是干事的;领导,就是领导大家干事的。领导干部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才能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可能中办成事情。
当前,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绵阳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困难不少,尤其需要有一大批敢于担当、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兰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少讲办不成的理由,多找干成事的办法,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不能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大灾大难面前,老百姓可以看热闹,领导干部必须冲在一线、干在一线——这才是“为官不易”背后的真问题。
当然,强调担当不能有勇无谋,不讲科学,而是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也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努力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这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重用提拔那些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调整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问责惩处因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努力营造一种敢于担当、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好风气。
2016学习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心得体会(3)
最近,在红网读到一篇文章,叫《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让人很是感慨:这真是一针见血,来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