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0 13:53作者:才子老师
花冻了85%,果农们垂头丧气,村干部杨和平说:“这下完了。”李保国一户一户看过后说:“问题不大,有10%的花就够用了。”马上召集人,布置到外地找花粉,人工授粉。那一年岗底苹果基本不减产,反而增收了。
“作为一个林业专家,一定要了解农民,给他们实用、适用的知识。”李保国说,农民最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
多年来,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
“全面建小康,短板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年近花甲的李保国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一件事,就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专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他爱老百姓,百姓更爱他。
有一次,李保国行至内丘县摩天岭村遇上交通堵塞,进退不得。他下车察看,被村民认了出来。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人群中有人喊道:“快把我家院墙推了,让李老师的车过去!”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路边一堵土坯墙围成的农家院扒开一个三米多宽的缺口,让车通过。
那时的场景,李保国至今难忘。
“常年奔走在山里,和果农们熟了,特别有感情。”李保国说,乡亲们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把我往家里拽。有时候,还真左右为难,一天得吃五六家的饭。不去,不好意思。每次都借着吃饭的功夫,再讲讲农技课,变成有针对性的农技辅导。
30多年扎根深山,李保国的名字已经在山区群众口中变成了致富的代名词。很多人打电话找李保国,想让他去规划自己的果园、自己的山村,是因为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林业专家早已成为山区群众的良师挚友。
在李保国的手机通讯录里,记者还看到有很多奇怪的名字:岗底苹果、山腰板栗……“这些都是农民打来的电话,实在听不清他们姓名,就这么先记下来。”李保国说,电话里900多个号码,其中农民的至少占1/3。
山乡巨变不忘太行新愚公
李保国的故事已走进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记者看到村里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许许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语中,说起他的名字已像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