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9 09:26作者:李一老师
第四篇是《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这篇文章是1985年1月记者蒋丰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通讯。在文章第三部分“有了战略目标就要有战略行动”中,有习近平当时写给专家学者的一封信,内容如下:XX同志:冒昧上书,请原谅……我们地处基层,人才短缺,技术落后……起步之难可以想见;况且我本人才疏学浅,涉政未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也时时感到力不从心。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求助于您……聘请您为我县顾问。我想,您一定不会拒绝正定县委、县政府及全县45万人民的一片诚挚之心的。这样100多封落款“学生习近平”的书信寄到专家、学者手中。……很快,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家潘承孝、食品专家杜子端等58名专家学者欣然应聘,成为正定起飞的“顾而问之”。
这种谦恭好学的品质,让我由衷钦佩。一个风华正茂的县委书记,为了正定的发展,为了人民的事业,不耻下问,甘当学生。再看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有了点成绩就骄傲自满,飘飘然起来。新的知识不愿学,新的技能不掌握,新的形势不适应。曾经一度我看到不少的单位出现这样的情景:上班期间,人人抱着个电脑,玩纸牌、斗地主、打麻将、聊QQ,还有的连这些也不干,抱着电话煲电话粥,哼哼哈哈一聊就是半天。先不说这样会浪费国家的物力人力资源,就是对个人来讲,也是浪费,因为你虚度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的共学堂制度的建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上述问题,但如果没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成一种修养”的态度,恐怕也只能是看看闲书了解些奇闻异事而已。我自己也是工作之余时有发呆,有时感觉不知道学些什么,可工作起来又时刻感觉掌握的知识是如此的匮乏。比如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尽管经常翻看书籍,但能够记得住、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依然很不够。加之自己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在政法处长这个岗位上仍时时感到力不从心,尽管不敢稍有懈怠,但也常有被动应付情况。学了上述文章,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坚定了干好工作的决心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努力就会有收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学习读本》《知之深爱之切》这些好书,我们还得好好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