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17:12作者:李一老师
离奋斗目标更近的时候,恰恰应当成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强烈的时候: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安徽如何走稳走好强省之路?
“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各地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省委书记王学军明确指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
调结构,就是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用结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促升级,就是推动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构建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环顾全球,这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并且一直坚持在走的发展路径。
在美国,曾经有一些区域和城市因为制造业向海外迁移而出现工厂倒闭、失业率增加,闲置设备锈迹斑斑,被称为“工业锈带”。但是,随着“再工业化”战略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到这些地区就业,“工业锈带”重焕生机。
德国推出“工业4.0”、法国实施“新工业计划”、英国实施“制造2050”、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力争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放眼周边,这是沿海发达省份深入推进并且持续收效的生动实践。
浙江省近十几年来一直推动“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快速突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正因为在转型升级上见事早、行动快,近两年沿海经济强省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与部分资源型省份的“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审视自我,这是执着的发展探索和全新的发展机遇发出的时代召唤。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却在不断提升。合肥、芜湖、蚌埠、滁州等市通过持续培育壮大新的产业增长极,走在全省发展前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在奋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越来越亮的“金字招牌”。
近期,国家选择在安徽等8个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希望这些区域“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动力。”这是对安徽发展目标和定位的一次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