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1 11:17作者:李一老师
这篇故事题目叫《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为什么会死?他真的丧命于自己的这个喷嚏吗?不是。其实他是死于压力,死于自己对达官贵人的恐惧。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诉去排遣内心恐惧,尽管那大官是“别的部门的”,小公务员还是因为大官人:一句中肯的话也没说而“丧魂失魄、怕恐不安”,最后死了。
看完故事后,我们也许会嘲笑那位小公务员的迂腐、胆小、杞人忧天,但是这些却折射出它背后的东西:当时的官僚化等级制度已经如此“深入人心”,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小公务员,他只能处处小心,出于对大官的恐惧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他只能一遍遍地道歉,这是一种当时底层小市民的卑俗的变态心理,而这种变态心理这是当时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造成的,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出这种恐怖制度已经把人性扭曲到了如此的地步,而契诃夫对这种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以及其他许多的作品来讽刺社会,讽刺现实,讽刺黑暗的专制制度。
与《小公务员之死》类似的还有一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写的是两个中学同班同学在火车站相遇,瘦子是个八品文官,业余还做烟盒挣钱,而当胖子说了自己已经是个三品文官后,瘦子,连同瘦子那原本对胖子爱搭不理的妻子和儿子,立马对胖子换了副面孔,变得开始阿谀奉承,低三下四。胖子则对这种官场做派感到厌恶,不久便走了。而最后瘦子却“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这同样是一篇讽刺官僚的作品,从瘦子,包括瘦子的儿子,前后对胖子的态度的转变之大可以看出当时官僚的丑恶灵魂和卑秽心理,其实就是在小公务员身上也体现出的、在当时底层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奴性心理。契诃夫十分反感这种奴性心理,他说过:“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挤出去”。对奴性的讽刺也成为了他许多作品的主基调。
契诃夫的小说读起来是幽默的。比如《小公务员之死》的结尾: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这个结局离谱得令人发笑,但确实笑不出来。因为契诃夫的小说虽然是幽默的,但他的幽默中暗含着讽刺,他的幽默是带着淡淡的苦味的
他的小说,总描写最平凡的事情,着眼于平凡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他能在平淡无奇的情节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来。他的情节极其精炼,人物集中鲜明,叙述从不拖泥带水,“内容比文字多得多”是契诃夫的又一大特色,他主张“用刀子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剔掉。”往往一个简单情节,一个人物,契诃夫就能让他们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他们久久萦绕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