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0 12:31作者:李天扬老师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妄图逐步吞并全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父亲所在的西北军29军全体将士,在爱国将领宋哲元、冯志安等率领下,坚决举起抗日义旗。父亲参加了29军的大刀队,在长城保卫战喜峰口战役中勇立战功。后来,我父亲的部队守护宛平县卢沟桥,他当时是守卫铁路大桥的三营十一连二排排长。“七•七事变”当天,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日军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我军顽强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数次击退了日军的冲锋。
卢沟桥抗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大事件。从卢沟桥撤出后,父亲被提拔为连长,奉命增援台儿庄,在台儿庄南平集一带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台儿庄大战结束后,父亲又随部队调往湖北荆门、钟祥一带,参加了保卫大武汉战役。后来,父亲在一次与日军作战时,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中了日军施放的毒气弹,导致左眼失明。
休养一段时间后,父亲重上战场,于1940年5月参加了襄河保卫战,在枪林弹雨中,父亲九死一生,身上多处负伤。
1945年8月,日本天皇昭告天下,日军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宣告结束。9月,部队集结休整,父亲思乡之念强烈,他已经离家18年之久。部队在安徽六安驻扎期间,我村的王贵良一家逃荒到部队找到了我父亲,父亲热情款待他们一家。言谈之间,他们介绍了老家河南连年旱灾,老百姓生活困难,父亲听了,十分挂念家乡,想念自己的老祖母。这时,父亲已是浑身多处受伤,强烈的思乡之情让他彻夜难眠。部队18年的战火熏陶,18年的思乡情怀,让他对家乡多了一份牵挂。此时,部队正在休整,国共双方正在和谈,安静的军旅生活反倒使他生出了探家的念想。在做出抉择后,他决意回乡探望年迈的祖母。由于家境贫寒,音信阻隔,父亲回到老家时,孤苦伶仃的祖母早已离开了人世。祖孙两代阴阳两隔,父亲痛不欲生。
我家宅院在村子东头,父亲带着妻儿回到家中,收拾自家的破屋陋室,整理自家的门户,祭拜祖母和父亲的坟墓,就用砖块支起了煮饭的锅灶,度过了三个月的乡村生活,安静而充实。
1946年初春,父亲突然接到安营长的信函,拆开一看,是催促他迅速归队的。当时,父亲的腿伤尚未痊愈,不宜做剧烈运动,更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部队训练,便依此理由推托迟迟不肯归队。后来,安营长再次发来紧急信件,敦促他到指定地点报到,部队要向东北开拔。但是,几个月来安静的农家生活,熟悉的田园故土,已让他心生眷恋,热土难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