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3 15:17作者:李一老师
课堂推进课程深度发展
尊重儿童“个性化”发展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育华广域课程”让学生在主题课程下进行跨学科学习,开展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或建构式学习,把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荷’课程为例,曾校长向记者介绍:“语文诵读关于‘荷’的古诗;数学用莲子做道具学习乘法;美术则是对有关‘荷’的诗句进行配画;英语和科学,一起学习它的生长过程……”“育华广域课程”不是让学生接受“符号”,不是开展知识训练,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校和学科融合其中,生成于儿童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对话、互动之中。
此外,“语文1+1”课程,更是打破了常规,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让孩子进行走班式学习。拿出来的语文课学什么?对此,语文组共开设儿童诗、创意童话、民间语文等17门课程,每个学期,让孩子自主选择一门喜欢的课程。
“尊重儿童个性化发展,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曾校长说。
激励性评价 让孩子“扬长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绿城育华小学全体教育人的底线,面对国际学生、个性孩子、特殊孩子,他们一视同仁,为每一名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并结合每个孩子的特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传统评价以甄别和选拔为主要目的,是以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更多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达成情况,传统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个体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与指导。曾校长告诉记者,育华小学对每个学生采取激励性的评价体系。“学校这样做就是想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很重要,即使你现在的成绩不理想,只是比别人走得慢一点。”
当然,如果育华小学能获得一块勋章,那么,有50%的功劳是属于家长的。这几年,育华小学一直在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办学,而家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力量。曾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各个活动场馆中,都能看到学生家长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