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7 09:31作者:李一老师
“政策能否落地,关键在政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政府真正想消除“大班额”现象,治本之策是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手,“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让年轻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乡村教育才有振兴的希望”。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正是从源头上化解‘大班额’问题的重要之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建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大考”迫近,这一年来,教育部会同其他部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消除“大班额”。
至2017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1336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500多亿元。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了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2017年下达资金72.7亿元。
为了促进城乡、学校生源均衡,教育部积极开展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有效抑制了“择校热”,避免大量学生集中在少数热点学校,造成“大班额”。
同时,教育部还指导地方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利用信息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加大对城镇薄弱学校和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合理分流学生,营造良好的城乡教育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