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3 08:54作者:李一老师
在广州市试点教师职称改革的过程中,另一位评上正高级职称的“教授级”小学老师,来自越秀区的东风西路小学,名叫陈伯良。他同样是一名校长,曾在数所小学以及中学担任过数学以及英语老师。陈伯良说,广州市的小学教师评副高级职称已经是千分之一的比例,而去年试点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则更加激烈。
那么在广州市众多符合申报正高级职称的小学老师中,为何彭娅和陈伯良能够胜出?不少网友认为,这和他们的校长身份有关:正因为学校一把手的地位,他们才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更有网友指出,职称评定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温床。表面上是报送材料集体研究,实际上,最后评上的人,都有人暗中“保驾护航”,行政干预的影子少不了。
最开始试点以后,评上正高级职称的教师结果都是校长,好像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嫌疑?
彭娅:那应该不会。小学校长,首先专业很强的老师才能够做校长。小学的校长不像是政府部门的那些领导,小学的校长本身就必须懂得教育教学。我到现在都上公开课的。现在拿专业出来,我们也是佼佼者。
彭娅告诉记者,当初越秀区的确有一些符合申报条件的老师申请了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可能在材料审核或者答辩面试被淘汰,因此只剩下了她和陈伯良二人。陈伯良透露,由于他们二人都是从业多年的老师,本身也有多次担任副教授职称评定的评审委员工作。因此他认为,在广州市,教师职称的评审,从材料的申报审核到面试答辩都很规范严格。
陈伯良:我们作为广州市的评估专家,先加入到专家库然后培训,如果我们明天要去评,差不多我们要前一天下午6点才会知道的。在电脑抽签,现场有纪检和公证人员监控。第二天去了以后,现场收集都要收走的。而且所有的名字都看不到的,封闭的。也不知道对方哪里来的,所以最后专家集体打分,电脑会算分。就算你哪个领导要打招呼,严格来讲是没办法的。
有媒体分析,这次改革急需破解的,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话语权经常被教育局和学校官员所垄断等老问题。一些老师们也反映,门槛高、名额少、机制不科学的职称评定,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需进一步去功利化和行政化。
记者:进一步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减少学校行政力量的干预,这个您认同吗?
彭娅:这个非常认同。行政走行政的路线,职称评定就是评定专业水平,两条线路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