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1 18:28作者:李天扬老师
南京大屠杀内容讲述:
小姑娘紧紧蜷缩在母亲怀里,不停地颤抖。“别怕。”母亲安慰她。“我怕,外面都是死人。”母亲轻抚着孩子说:“死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的鬼子。”66岁的南京市民吴女士,至今仍记着儿时父母时常念叨的这段对话。她没有经历过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但她清楚,自己的脚下就掩埋着数以万计被屠杀的南京人的尸骨。
忆邻居小姑娘被吓得不敢出门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苍天啊!”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双手托着已死的孩子,仰天哭号。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前的标志性雕塑,名为“家破人亡”。
12月8日上午,南京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志愿者吴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讲述起“家破人亡”雕塑背后的故事。“当年南京城里尸横遍野,不知有多少母亲就像雕塑那样哭号呢。”
吴女士今年66岁,她没有经历过77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但小时候总听父母讲起日军屠城时发生的事情。“他们告诉我,当时日本军队杀了好多人。”吴女士说,那时邻居家的一个小姑娘,被惨况吓得不敢出门。小姑娘的母亲就安慰她道:“死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的日本鬼子。”
吴女士的父亲也遭到了日本人的迫害。“那时我家住在新街口。有一天,父亲在街上被日本兵拦住,硬说他捡到了重要文件,逼他交出来。”吴女士气愤地说,父亲被日本兵带走后遭到毒打,还灌了不少辣椒水。后来虽然被放了回来,但肺受了损伤,五十多岁就去世了。“这也许要算幸运了,不知有多少人被抓走杀害,就埋在了我们脚底下的万人坑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佘子清今年已经82岁。12月初,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为被日军杀害的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回想起儿时的遭遇,老人忍不住热泪横流。
佘子清说,1937年12月,家人把年仅5岁的他送到美国大使馆避难。他小时候胆子很大,自己又跑出去,还想看杀人,结果在偷看的时候被日本兵抓住。其他小孩看到了,就跑回美国大使馆求助,说有一个中国小孩要被日本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