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4 21:50作者:才子老师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原住着一群古越族先民。专家推测,最早是古越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舟去探亲访友,有时大家遇到一起,便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随着龙神观念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此后渐渐形成为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风尚,附会以纪念屈原逝世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