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1 21:14作者:才子老师
正如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富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实施,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角色的历史性变化,即由参与者转变成为主要推动者。”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谢鲁江指出。
这样的中国倡议,正在唱响联合国舞台,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价值。2016年11月17日,“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首次吸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全球局势的“蝴蝶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历史思维和系统思维擘画蓝图,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征程中谋求共赢——
观历史大势,坦陈“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论损益之道,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言主动担当,强调“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谈推进路径,明确“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鉴往,可以昭来。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中国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如今,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地位。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密码。
今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重申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历史和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完善治理模式:“求同”与“存异”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