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6 06:07作者:王新老师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多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要强大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也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历史潮流。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这对我们党来说,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全党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的战略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这个战略课题深入和展开的。
具有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一个鲜明特点。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来说,战略定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党的战略定力,首先表现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是道路自信上。这“三个自信”,贯穿一个主题,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命脉和根本方向。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从根本上来源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要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党的战略定力,还表现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上。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从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大国崛起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崛起。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谁就可能成为世界性强国。深刻的文化变革和文化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一个文化不自信的国家,一个不能创造和引领先进文化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时代前列、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是从来不缺少文化自信的伟大民族。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有如黄钟大吕,石破天惊。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是对中国文化批判最彻底、对我们民族劣根性揭露最无情的中国人,也是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民族自信心最强大的中国人。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在文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扎实进步。经过长期持续努力,积极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现代化、世界文明中国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努力造成人才辈出、群星荟萃、高峰连绵、气象万千的生动局面和文化大观,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