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05 23:00作者:李一老师
毋庸讳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有效需求不足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治理的重大难题。从表象上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似乎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供给侧质量不高,导致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进而产生需求受到压抑和外溢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需要大力提升经济效率的关键时期,历经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在转入中速增长区,增长拐点大概出现在2015年,之后会逐步稳定在6%到7%之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发展质量,而改革开放则是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重中之重。
综合目前国内外面临的环境,尤其是在中国国内民众对当前改革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所表现出的各种忧虑的背景下,实现增长6.5%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决策层对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共识与期待,期许的是中国经济要从单纯强调增长转向更具平衡性的发展。如果说经济增长数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则经济增长质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从以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对比发现,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瓶颈而言,在全球没有出现新的经济突破点之前,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技术的改进和升级以提升效率是一个必然选择。
纵览当前中国的发展,不论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兴产业,还是创新驱动、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核心元素:提升经济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将是在降低增长速度的背景下,进行一场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核心的改革。其内容既包括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包括增加技术和创新,更重要的还包括市场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在今后数年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一直是一条主线。缺少内涵的增长,其弊端过去已经清晰呈现。诸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病灶”所在。超越这些难题,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如此,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显得愈加迫切。改善福利分配、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不可绕过的命题。事实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技术创新不行,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很多企业高污染、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表面上看这是产业结构问题,但是实质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体制问题,就是企业有没有成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主体,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