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26 04:12作者:才子老师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于能否形成“解放思想、埋头实干”的良好氛围极为重要。应大力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环境,是猴子就给它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它一座山梁,让那些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脱颖而出。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中考察了解干部,满腔热忱地去关心那些只会埋头流汗、不善“搭台作秀”的人,不让老实人吃亏;旗帜鲜明地支持那些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却不善周旋的人,不让创新者灰心;时刻警醒那些不想干事、专议是非甚至造谣生事的人,不让投机者得利。
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一位外国观察家曾经感慨:人类21世纪是从1978年开始的。而置身其间的中国人,恐怕对一句话的感触更为深刻:一切始于解放思想。35年来,思想的解放与改革的进程总是相互激荡,“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成为开启每一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改革条件和目的时,把“解放思想”列于首要位置,并特别强调其“总开关”作用。这再次表明,对于我们党而言,解放思想不是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对于改革开放实践而言,解放思想不是一步到位的终点,而是继续前行的起点。
没有思想的先导,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很多新亮点、新突破。要将方案转化为行动、将蓝图转变为现实,解放思想是基本前提。反过来讲,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如果说,过去的解放思想更多是“头脑风暴”,今天解放思想则要面对现实的利益博弈。一些人嘴上说思想解放,骨子里怕思想解放;一些部门抽象地赞成思想解放,具体地反对思想解放。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从调节分配到简政放权,许多时候,影响改革的思想障碍很多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正因如此,中央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