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8 11:30作者:李一老师
准确理解新常态,不能戴“有色眼镜”。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对此,要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研判,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对经济运行中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要高度重视、冷静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不必惊慌失措。要力戒头脑发热、主观臆断,而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实现新跨越,带动新发展。“L型”是一个阶段,有它内在的发展过程。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会逐步得到改变,各种政策工具会确保经济在中高速上运行,这种中高速是内在质量提升的中高速。权威人士把脉说,L型走势下消费将引领“中国制造”新风潮。中国制造会唱响中国声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准确理解新常态,要避免“不求甚解”。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要聚焦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善于谋划,筑牢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突出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社会预期。要客观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顽疾”和“病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标本兼治。要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摒弃短期刺激的做法,打破“以增速论英雄”的陈旧政绩观,避免“大水漫灌”、打“强心针”。
准确理解新常态,要防止当“挡箭牌”。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要通过加强学习改进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问计于民,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使经济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要把握好工作的度,既避免“用力不够”,又防止“下药过猛”,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要害对症下药,找准创新驱动的着力点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