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08 23:35作者:王华老师
党中央推行“八项规定”以来,党风政风出现了可喜变化。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不违规、不吃请、不收礼了,但躲事绕行,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位网友说,现在到机关去办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就是办不成事。有的干部态度很好,先是笑脸相迎,接着热情相待,最后还是礼送出境――没有办成事。“四风”之弊,就在于此――一些干部本该有的担当意识丢掉了。处置群众信访难题时“踢皮球”;习惯当“传声筒”,群众找上门时却成了“躲猫猫”;遇到突发事件时,更多的是想办法掩饰和护短,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着摆平当事人,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工作上缺乏冲劲、拈轻怕重,碰上“硬骨头”先怯三分,不为成功想办法、总为困难找借口;他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胆小怕事、不敢表态,习惯于当老好人、和稀泥,把有可能得罪人的事“让”给他人做;他们缺乏正确的荣辱观念,把躲事、圆滑当成本事,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避事型干部多了,工作必然难以推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担当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敢于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担当,既要担得起权力,又要担得起责任;既要担得起当下,又要担得起未来;既要担得起顺境,又要担得起逆境;既要担得起表扬,又要担得起批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在工作中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应当成为一种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质。
在深入实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只做官不干事”的状态已为时代所不容,“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印刻在每一名干部的心头。敢于担当、积极干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当面对群众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再拿“条件不成熟”、“背景很复杂”、“群众素质差”等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辩解,而是要站位高远,脚踏实地,围绕群众转,顺应群众盼,改给群众看,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新变化,从而树正气新风。
时移世易,使命担当。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倡树担当意识,以群众为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以上率下,一呼百应,担得起人民赋予的权力,负得起施政一方的责任。树立担当意识,需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完善工作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敢担当的人有底气。要突出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知行合一、“严”字当头,不断增强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胆气。“担当课”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难”字当头,必须拿出勇气,迎难而上,拿出干劲,担当起破冰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