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31 04:50作者:李一老师
好的教育是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影响体现为一种表达方式。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说,“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被提出来时,要是方法得当,那么人们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笔者的理解是,当我们说“这件事我会怎样做”,是影响,说“这件事你要怎样做”,就是说教。当我们对学生说“你要怎样做”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抵触。当我们说“我会怎样做”的时候,学生的状态是放松的。潜意识里,他会觉得我也可以这样做。希望学生去看某一本书,老师可以先去读,然后告诉他们,“我在读这本书”或者“我读了这本书”,甚至老师可以买一本书,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价值观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引领和影响的运用策略
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渠道应该是课堂。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承载着价值观,可以利用文本内容进行正面的引领。如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外化体现,都用最简单的故事教给学生人世间最基本的准则,传递给孩子们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让他们懂得爱、温暖、责任与感恩。譬如,在《灰姑娘》的故事中,她母亲那句“勇敢而坚强、仁慈而善良”,成为灰姑娘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正是这种信念使得灰姑娘与王子相遇并得到王子的青睐,到最后华丽转身,有了美好的结局。
一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父子之情的经典篇目《背影》时,讲到父亲历尽艰辛给儿子买橘子那一段时,播放了一首由背影改编的歌曲,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让人感动的气息。听着抒情歌曲,老师问同学们:“你注意到生活中父亲为你所做的事了吗?此时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许多同学都低下了头。老师又在黑板上写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孩子问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给他们听后,大家纷纷起来诉说父亲的好,并表示以后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多理解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感染,既加深了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又领会到了亲情的珍贵,这就是很好的价值引领。其实,不仅语文、政治学科可以传承价值观,数学、历史、体育、音乐等都或凸显或隐含着相应的价值观,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引领,让课堂成为人的社会素质的“第一炉灶”。
其次,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承载着价值观,可以通过教学形式实现积极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中对待学生的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待他人的方式,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持久的影响。老师严谨专业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可以传递平等、尊重、合作、互助的价值观,融洽、愉快、紧张有序的教学气氛,可以传递和谐、民主的价值观……这些有形与无形的传递,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讲台上,更在办公室、在校园、在其他一切没有老师出现的场合,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