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4 09:05作者:王华老师
尊敬的党组织:
“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02.3万件,判处罪犯118.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7.2%和2.2%”“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317件,其中纠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审结一审民事案件522.8万件,同比上升5.7%”……今年全国两会即将闭幕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高法报告”,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中引发全社会聚焦热议。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实实在在的期待与愿景,更应成为一切司法机关认真遵奉的神圣守则。综观今年的报告,无论是着力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从制度上解决立案难问题,完善冤假错案复查纠正、国家赔偿、责任追究机制,还是落实禁止让被告人穿囚服出庭的规定,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实际上都是紧紧围绕“公平正义”这一目标改进工作,重点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在措施加码与制度完善中,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坚实步履,可谓清晰有力。
回望2016年,呼格案的昭雪,曾让无数人感愤冤假错案的危害之深,也让更多人燃起对司法改革的信心与希望。当一个国家的最高法院院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及此案,并明确表示“目前正在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办案人员的责任”,人们看到了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法治正在一天天进步。“对错案的发生,我们深感自责”,这样的真诚表达,不仅丝毫不会给法院“抹黑”,反而映照出司法机关的崇高形象,必将唤起更多人身体力行,自觉站在公正的一边。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这是柏拉图的一句名言。公正,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公众对司法的最基本要求。而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除了来自全国法院系统自身的扎实努力,说到底还是得靠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庭审经过,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健全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处身无远弗届、无所不能的移动互联时代,唯有开动脑筋、畅通渠道、丰富形式,让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有效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真正筑牢司法公正的坚固防线。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全面依法治国被定义为“鸟之两翼”的重要一翼。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以公正的名义为法治燃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重任在肩。站在洪波奔涌的时代潮头,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劲儿推进司法改革,让司法公正不仅听得见、更看得见,法治就一定能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