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3 00:09作者:王华老师
学校有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旅游重点科研基地,参建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培育基地,9个省级产学研创新联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803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5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5项。出版著作(教材)116部,授权专利128项,发表学术论文8665篇,其中核心期刊2924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661篇。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个国家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8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16项,其中省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成果奖二等奖5项,省级成果奖三等奖10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高校校际交流,先后与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建有合作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高校学习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才机会。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开通了“1+2+1”、“2+2”、“中英硕士”、“中华文化使者”等项目,为在校师生交流深造、开阔视野提供了渠道,同时招收培养留学生,加快了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狠抓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浓郁的育人环境营造等两个关键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制度”、“课程实施大纲”和学生“十个一”的养成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三心”(责任心、好奇心、进取心)、“四能”(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五复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相结合)品质,持续夯实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226项,省级奖励272项。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50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20万人。毕业生吃苦耐劳、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就业率一直稳居省属高校前列,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