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2 17:34作者:才子老师
(二)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心放在道德建设上,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软实力,跨越了数千年时空,实现了古今异时共存、中外异地共赏。从本质上说,传统的中华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内核的价值系统,它崇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行为方式,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立足“诚义”、“正心”、“修身”,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人生境界。毫无疑问,伦理道德的研习与修为,是中华文化脉动几千年的核心力量。恢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道德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
当然,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道德,不是发什么“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食古不化、简单地穿汉服唐装哗众取宠或肤浅表面的娱乐作秀,更不是搞封建社会那一套陈规陋习,而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要求的“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就是使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品质、价值取向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这些品质和取向在现实中活起来,活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活在每一个人心中,这样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讲“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上的文明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无论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倡和践行“孝”道,都是最起码的人伦。我们现在提倡孝,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搞“父母在,不远行”、“丁忧三年”等等,“孝”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但“孝”的本质或抽象涵义却是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在今天尤其需要大讲特讲。最近,我们开展“今天我们怎样讲孝”征文活动,就是要倡导大家用现代生活方式去尽孝,把“孝”这个人性中最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这件事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如果一个人对生他养他的父母尽孝都做不到、做不好,难道还能指望他对祖国热爱、对组织忠诚、对他人诚信吗?
(三)
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价值,更是公众价值,必须转化为普通民众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凝聚、指导、规范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有力思想武器。如何做到?关键是要打造一支有道德涵养、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的传播队伍。价值观的养成,习得是关键,这就必须有人去做传播、弘扬的工作。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流传两千多年?一是靠古代科举制度,读书人要学习孔孟之道,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二是靠民间文艺活动,即使不识字的人,通过民间文艺如戏曲、说唱、诗歌等也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近年来,贵州省在培育、传播核心价值观方面逐步形成了两支队伍。第一支是“德师”队伍。各行各业都有“师”,教书育人的是“教师”,问诊治病的是“医师”,企事业单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工师”,宗教界有“牧师”、“法师”等等。在道德讲堂上从事道德讲习的人就叫“德师”。“德师”到乡村、社区、企业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等的讲习、传播,让干部群众接受道德的熏陶、洗礼。当好“德师”,关键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传播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习近平同志在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时说到,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十八世纪西方传教士在那里建了好几座教堂,不管这些传教士出于什么目的,但那种传教的使命感,跟我们共产党人就有一比啊!上世纪初在贵州威宁石门坎乡,也有一位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到这里传教,兴学校、办体育、治病救人,最后客死石门坎。其执着与坚守,同样十分感人。我们党就是要有一大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教士”!第二支是文艺工作者队伍。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劝人知善、向善、行善,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今年以来,孔学堂艺术团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开展公益性演出,通过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积极推广《好人歌》等节目,劝人在家做好爷爷、好婆婆、好爸爸、好妈妈、好儿子、好女儿、好女婿、好儿媳,在学校做好老师、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单位做好员工,在党政机关做好干部、好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