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30 23:35作者:王华老师
(二)让孩子尊敬长辈、孝警父母。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它是关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样做人的大事。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知恩必报,增强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从而培养起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首先要教育孩子见到长辈应主动打招呼,学会使会尊称和礼貌用语,懂得长幼有序;长辈、父母出门或回家要主动站起来,迎送、帮助递包,
提醒带齐东西;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和长辈讲话时要和气、礼貌、绝不允许高声大叫,外出或回家时要和家长打招呼,让孩子养成通报的习惯。听从长辈的教导要虚心,并认真按长辈的教导去做,长辈批评时不顶撞、不准性,一定要养成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习惯。家长对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坚持,不要孩子一闹就妥协,当然,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方法,要求孩子遵守学校纪律,不让家长操心。在家里要干些力所能力的事,做到日常生活自理。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有无责任心,早已成为人们评价。选择人的一个公认标准,干事业的好员工需要它,家庭呼唤它,交朋结友,也讲究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会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领域内面临同样的命运——不被接纳重用,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逃离的怪圈之中。
四、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膳食营养,安排好孩子的生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活动和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体长强壮,长健康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一)作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旦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要坚信“我能行”。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或经过努力)可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孩子的事,件件都是大事,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帮助的手、亲切的关爱,是他扬帆前进的风,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