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7 19:00作者:李一老师
其次,社会保障在结构上存在不平衡。以2016年为例,我国省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总额高达7851.85亿元,但中低收入者从中得益并不多,有60%的社保支出与其无关:行政费用占5.91%、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占22.14%、行政事业离退休占24.75%、退役安置占2.28%、抚恤占4.27%。我们看到,行政事业、城镇企业职工作为社会中较高收入的群体,却受到财政的高额补助;同时那些较低收入、较差身体状况的非正式就业群体以及老弱病残等,则被纳入城镇居保、新农保的体系,享受不到高收入者对该体系的收入转移,人均财政补助也不多;而那些收入最低的群体则可能没有参保,在陷入困境时,只能依靠相对有限的社会救助资金。
四、要注重改革的次序,循序渐进。
仓禀实而知礼节。如果一个劳动者连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他是没有兴趣参加社保的。举个例子,2016年年末,政府出台新规,禁止在达到退休年龄前退出养老保险,这是一项好政策。然而在新政策即将实施之际,大批劳动者涌向社保局要求退保。央视记者向退保人询问退保原因,有的说:现在都没钱花,还管以后养老的事情干什么?有的说:想辞职回家开个小店,拿出养老个人账户中的钱来做本钱。显然,许多劳动者的短视还是有道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保政策应更加注重从解决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入手。劳动者的当期困难解决了,才会认真考虑未来的保障问题。
五、社会保障基层部门强力推销,造成信任危机。
举个例子,城乡居民本应是自由选择参保的,但目前参保率却被列为基层政府的考核目标。导致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强行让农民参保,如不参加养老保险就不发放其他形式的老年福利或参保后可以优先考虑生活补助等。然而政府越是强迫他们缴纳,往往就越使他们疑惑,不少参保者都选择在60周岁领取养老金之前一次性补缴,不见兔子不撒鹰。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希望尽可能的少缴税、少交费,而多享受政府福利,因此政府削减福利或提高缴费的政策均会招致社会公众的反对。那么,为什么在有的国家反对的声音很大,而在有的国家却没有太大社会影响呢?原因很简单:政府不能朝令夕改,必须一诺千金,取信于民;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一视同仁,最大程度地减少群体间、地区间、行业间的社保待遇差异。违反上述规律的社保改革,势必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