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4 14:17作者:三水老师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学校根据大农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先后与青岛、烟台等9地市,乳山、沂源等20余个县市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6个县市区建立产学研综合示范服务基地、特色产业服务基地,在2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大院,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年承担社会服务项目200余项,培训各类人才4万余人次,有效的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的区域遍及山东省各地,并延伸到东北三省及新疆、贵州、云南、安徽、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学校建设区域性研发中心6个,在东营市毛坨村建立“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与栖霞市共建“青岛农业大学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即墨市共建“青岛农业大学即墨现代都市农业研究院”,创建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十二五”期间,有5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15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连续多次荣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开放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已与美国康奈尔、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