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3 07:15作者:王华老师
2008年,眼看秋收将近,但申报的机耕道项目却迟迟未能审批,刘善平支书不计个人得失,自掏腰包先行垫付资金,修建全村600多米的机耕道,结束了群众肩挑背驮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为表达谢意,群众自发为其送去了“为民做主办实事”的牌匾,中间还配了一首诗:“山区僻壤常何如,全赖村官鼎力扶,寨道水泥铺白玉,真诚感谢刘支书”。
2009年,刘善平同志看到杏寨的6、70岁的老人,集中在贾庭辉的家唱侗歌,以前贾庭辉的家附近,有一座鼓楼,文革时期拆掉了。为了恢复重建群众盼望几十年的九潮侗寨鼓楼,他多次自费到县里反映情况,不吃村里的一顿饭,不花村里的一分钱。后来,经过上级的资助和群众自筹28万元,终于把鼓楼和侗寨门楼建起来了,村民称他为“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
距九潮村15公里的柳洞自然寨,串户路无水泥硬化,经常是: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刘善平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积极向镇上、县直机关反映和争取,跑来了30多吨水泥等物资,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串户路,使柳洞村民户户水泥步道相连,改善了出行条件,柳洞自然寨群众自发为好支书送上诚挚的感谢信。
2012年镇政府要求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的农户要实施电改,有一户叫做杨发昌的极贫户没有资金购买电表、电线,他主动拿出1000元为该户安装电表、电线,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一桩桩,一件件,九潮村民对刘善平的种种贡献铭记在心,他们自发为他送来了“九潮村的大禹”、“金匾送功臣”、“亲民务实的好支书”等一块块匾牌。
洪水来袭,为了在危急关头把群众带离险境,刘善平同志已长眠于这片土地。当人们找到他时,他至死保持着救人的姿势。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坚守责任与担当,在“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中,他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
人民会记得,那一声“我是支书,让我去”。话语朴实,却字重千钧,因为他的心里装着百姓。越是危险关头,越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他越是冲在前面。
人民会记得,那金灿灿的“九年支书九块匾”。每一块匾,都温暖心窝,让我们收获平凡的感动;每一块匾,都是一种鞭策,让我们从中获得力量;每一块匾,都是一种动力,让我们在平凡中铭记他的伟大!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群众信赖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