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3 05:58作者:王新老师
有了云端技术打造的超级后台,传统的培训工作大多被取代了。但是,人与云端的交流(上传、下载知识)或者人与人在线上实现的交流(共同维基)真的可以取代线下的交流吗?
野中郁次郎的知识管理体系中,Ba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这来源于日本的一个哲学词汇,既是指物理的场所,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又是指虚拟的场所,如电子邮件、线上论坛等。这个习惯被国内翻译为场的词汇,被野中定义为知识共享、创造和利用的环境。他进一步指出,知识的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和内化对应了源发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Dialoguing Ba)、系统场(Systemizing Ba)和实践场(Exercising Ba)。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场是知识能否实现有效传递、整合、优化,并最终形成组织能力的基础。
所以,培训职能不再是传递知识本身,而变成了制造出场来加速知识的传递。在超级后台的模式下,培训工作并不会被删除,反而会出现升级。主要有两点理由:
其一,线下传递知识上的效率一定不会高于线上,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却更加直观,更加感性,更能够激发双方的思考。这种线下深度社交的红利是线上无法给予的。好比你在线上购物,永远无法体会在线下购物那种体验感。
其二,无论企业建立了多么强大的超级后台,仍然需要一定的形式让员工将后台上的知识和能力模板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道理很简单,云端的内容(知识和能力模板)大多不可能直接迁移到工作情境中,始终需要人来运用。
培训的痛点与进化
我早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培训部门或企业大学的未来应该是知识管理部门,他们不应该盯住如何培养人,而是应该盯住如何管理知识。有人才不一定有组织能力,但有组织知识一定有组织能力。
当前,在很多企业,培训实际上已经举步维艰,内容难以捕捉,教学形式陈旧,效果难以对接实践……但是,大多的HR仍然习惯就培训来谈培训,他们发现了上述问题,但没有触及到根源培训的功能已经不同了,不是要培训人才,而是要制造场。
还好,一部分先锋HR们似乎感知到了用户的痛点,开始推动培训进化。主要有两大趋势:
其一,制造对话场和系统场。
当前,知识高速迭代,只有极少数课程能够由一个知识权威来教学,而且能进行这种教学的都必然是最顶尖的培训讲师,价格不菲。而达不到这种要求的讲师,有几种归宿:继续做鸡血培训的讲师,将被微信、微博上的心灵鸡汤取代;进行基础教学(如员工职业化课程)的讲师,将被外部云端上的视频取代,仅仅存在的,价格也会被杀至底线,甚至底线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