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23:51作者:王华老师
绩效是否得到改善是评估培训有效的唯一标准
很多培训工作者认为办班的数量、受训学员的人数、编写教材的多少就是衡量培训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这样的认识只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上。曾恩明强调,培训要以价值为导向,绩效是否得到改善是评估培训有效的唯一标准。
培训核心价值的产生遵循一定的流程:获得知识→行为改变→养成习惯→绩效改善。企业投入之后需要看到利润,培训工作的评判也要从这个角度出发。然而,从学员行为变化的体系来看,通过培训来改善绩效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培训能够传授知识,但是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却很难,需要很长的时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曾恩明介绍说,一个学员从想做(培训需求提出)→会做(培训中)→实做(培训之后的运用)→乐做(养成习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见图三)。
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从实际去做到乐于去做的环节最重要,这个阶段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实际工作中,需要主管的辅导与管理,而现实往往是主管不知道自己的下属在学什么。主管在培训后居于最关键的角色,他要善于化解学员培训所学与职场所作的落差,避免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因失望而离职的现象,承担起员工的后续辅导,让他们享受成长突破的满足与成就感。曾恩明介绍说,在泰康人寿,为了最大程度改变学员的行为,培训部门会在培训结束前制定行为方案交给主管,让主管根据这个方案对员工做日后的辅导,并在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对学员的表现做追踪记录。员工的行为改变持续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形成习惯固定下来才能体现培训的真正价值。
很多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是因为培训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无缝对接,培训的成果在有漏洞的水管中一点点流失了。曾恩明说。
让学习工作化,让工作学习化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曾恩明努力要达到的境界。他说,培训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一个人有70%以上的知识是从工作中学到的,企业更应该重视的是职场培训,并在培训结束之后,对员工进行引导。我所期望的最好局面是把培训部彻底取消,联合所有的主管,引起他们对辅导员工工作的重视。
曾恩明认为,仅仅依靠一个培训部是担负不起个人成长、公司发展的重担,只能努力为同事提供及时的帮助,引发他们学习的渴望与成长的需求,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主管不应该置身于培训之外,如果主管没有改善的意识与作为,就会打击下属培训的热情,加速削弱培训的效果。工作学习化会把主管的作用凸现出来,担负起相应的培育人才的职责,这样不仅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也让工作充满了乐趣。曾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