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23:28作者:李天扬老师
中国培训业的未来出路,在于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其服务和产品的专业程度。因为只有自身专业化程度提高了,才能真正更好地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服务。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人力资源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甚至还是空白。而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成型,我国的培训业界只有直接引入,洋为中用。因此,未来的若干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都将是个循序渐进、不懈进取的过程。
下面,我将就几个中国培训界目前比较火的话题在新一年的发展趋势,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企业大学:冷静、理智的思考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对企业大学建设非常之热衷,总体来讲,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又的确令人喜忧参半。
我国的企业大学建设相对于美国来讲,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美国,企业大学的概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流行。更多的美国企业注重于培训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例如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的定制开发、讲师的培养与管理,以及培训实施流程与资源的管理等等。而至于企业培训职能的名称,则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其实这也跟西方文化中平民化、个性化的特征相一致。就是说,更注重某个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价值,而不是其外表。这个差别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笔者没有就美国的企业大学起源进行真正的研究,因为这方面的经典著作确实很少,更多的美国学者们将毕生的精力集中在理论和基础实践的研究。我国的企业大学建设与美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是先引入概念,然后在一个光芒四射的牌子和响亮的名称之下,再手忙脚乱地摸索应该做哪些事情。这与我们目前的国情相同,是发展中的问题,基本上还算是一个本质上好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企业将员工能力作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客观的趋势。目前,我国的GDP已经赶超原先处于第二位的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但是,除却GDP总量之外,无论在人均GDP产值,以及每一美元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等各项指标面前,我们的数字都还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这跟我国劳动力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国的企业还应当在企业大学的大潮面前保持冷静的思考,因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毕竟是支撑职能,在中国很少能起到引领甚至参与企业变革的作用,因此更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而不是浮夸、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