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23:23作者:王华老师
助理或培训顾问:
培训助理或业务顾问间相传哪个老师的好坏,以此作为所谓的 口碑来彼此推荐给企业老师!明白人都知道:有几个培训助理或顾问是深度进入过企业工作的?他们对老师与企业的合拍度有多少把握? 他们对老师底蕴的领悟度又有多高!于是,很有趣的看到,那些跟培训顾问,助理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被传出名了,他们会告诉企业:我听过某某老师的课,很好的! 但对于企业而言,似乎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改变和提升。
因为,很多老师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是在满足培训公司的助理、顾问和企业那些同样不具备深度洞察企业实况的人力资源的办事员们,而不是下功夫去研究企业实践了;在晕论效应和一些大众因素的推动下,企业的决策者们由于太忙了,也无从太下功夫甄别,也就草草培训了。
好像人们总是忘记我们经常说的: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要去关注口碑的来源,是不是来自于和你一个级别,甚至高出的地方,至少应该是有匹配感的,如果不是,你要在做选择的时候小心了。
视频:
很多培训公司的助理或顾问们,为了晕轮效应,或者更好的推销老师,总是要求老师有视频,言必称是客户所需,所以,很快催生了一个行业,专门为老师包装视频、光盘的公司,于是,经过无数次NG光盘要多完美有多完美;再经过一些专业渠道炒手的运作,形象起来了,当一大堆的视频资料放到企业面前时,企业负责人如果不选,好像就有点不识抬举了,颇有点当年外资咨询公司进入中国企业一样,那么经典,大家都在追捧的东西,你能拒绝吗?但结果呢,除了少数几个老师的确有真才实学之外,大部分的也就过去讲讲故事,哇啦拉喊一阵了事,现场气氛一定很激情的,但风吹过,企业总是倍感失落。
但很有趣的是,这些似乎却是现在的主流! 我也是局中人,我坚持没有视频因为培训是当下的事、当下的人,是讲究语境、情境、环境的; 就如同医药专家开药方,虽然药方内容本身大同小异,但对于当下的对象的诊断就是由于些许的差异,就会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正是专业所在,底蕴所在!如果看我给别的且动手术的视频,不免会有点与己 不相关的感觉,事实上,我常常跟培训公司朋友讲:那种方式,反而很多时候,干扰了客户正确选择的可能性;
所以,一定要坚持在当下的对象,当下的问题下的沟通与交流,度身定制的做法才是真正可能为当下的企业带去一些实质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