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7 22:59作者:李一老师
舞蹈系
舞蹈学科的建设始于1957年建校,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舞蹈系建系十六年来,在学院提出的“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发扬“自加压力、顽强拼搏、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创作表演、服务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舞蹈系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获得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舞蹈专业硕士。进入高等教育十六年来,已形成了具有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两个本科专业,舞蹈教育、舞蹈表演与教育、国标舞3个本科专业方向的办学构架。在探索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大胆实践,形成了以蒙古舞风格课、蒙古舞技能课、蒙古舞教学剧目课、蒙古舞组合编排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同时重注广纳多鉴、拓展域面,以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作为基础专业课,以各族民间舞、编舞技法课、国际标准舞等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
舞蹈系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素质优良、专业过硬、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多数教师集教、编、演于一身。现有基本功、民族舞、国标舞、剧目实践、综合五个教研室,在职专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31人,兼职教师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3人;有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硕士学历11人;区外院校毕业(含国外)16人,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科学合理。舞蹈系还聘请了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贾作光先生,著名舞蹈家、教育家斯琴塔日哈、查干朝鲁,文化部原科技司司长、著名舞蹈评论家、理论家于平,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博士生导师罗斌等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走出了一条“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
舞蹈系连续七年成功举办“毕业歌”毕业生汇报演出暨就业洽谈会,以展演促就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许多毕业生分配到区内外优秀专业院团,更为内蒙古自治区输送了八百余名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如包红、呼德勒、斯仁道力玛、诺敏、何佳、赵磊、杜古尔?欧登高娃、白格黎玛等,他们在“金燕子”国际舞蹈大赛、“荷花奖”、“桃李杯”、“成吉思汗杯”等国内外及全区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在不同的演出院团担任独舞、领舞等重要角色。
舞蹈系大力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和重大突破性成果。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有: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08年《蒙古舞》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全国第一门舞蹈类本科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蒙古舞创新团队获“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称号;《蒙古舞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蒙古舞教学组合课》荣获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奖。此外,舞蹈系积极探索教材改革,现已出版特色教材《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蒙古舞技能训练教材》两套。十余年来,全系共获批自治区、校级、院级各类科研项目22项;出版舞蹈系教师学术论文集1部;在国家级、省部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5篇。
舞蹈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舞台艺术实践为突破,鼓励原创作品,培养拔尖人才,挖掘蒙古族舞蹈文化资源,彰显蒙古舞特色。近年来,舞蹈系倡导教师创作,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比赛,师生创作了《草原酒歌》《马背上的女人》《心中的绿洲》《塔林毕斯贵》《汗沁?背勒格》《顶碗舞》《文钦赤那》等60余部原创舞蹈作品,并多次在“桃李杯”、“荷花奖”、“成吉思汗杯”等舞蹈大赛中获奖177项。
2014至2016年,舞蹈系有近390名学生分别获“佛蒙特”枫叶艺术教育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等,累计金额达到120万余元。
十六年来,舞蹈系紧紧把握人才培养服务于自治区文化大区、强区建设的大局,积极参与承担社会服务、对外交流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先后参加奥运会、世博会、草原文化节、昭君艺术节等大型演出500余场,参演学生近14000人次。曾先后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朝鲜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演出、交流,受到了热烈欢迎,扩大了蒙古族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在学院“人才强院、特色强院”,“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舞蹈艺术教育踏上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舞蹈系及自治区民族舞蹈艺术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影视戏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