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4 12:33作者:王新老师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⑶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饮酒》是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首,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4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具体描写自己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境或心态。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不经意,即“悠然”,就好像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在这样的心态中,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么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因而作者只好“忘言”了。当然“忘言”并非无言,一切已经尽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