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31 05:43作者:李一老师
人大代表李宾:建立失能老人“养老账户”和“补贴账户”
“失能老人是最需要保障的老年群体,养老负担最重,应是政府重点‘兜底’对象。”人大代表李宾建议,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应完善措施和办法,启动对经济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补贴工作。
李宾提议,政府为失能老人建立“养老账户”和“补贴账户”,养老账户用于发放取代纸质养老助残券的高龄补贴,可到本市区域内所有养老助残服务单位处消费。而“补贴账户”,用于发放居家养老补贴,可到本市区域内的失能照料服务单位处消费,购买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的起居照顾、专业护理、专业康复、针对性训练、营养膳食、日间照料、康复产品等服务,但不能在超市购买米面粮油及日用品。
九三学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目前的养老体系建设中,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有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医护专业服务,而一般家政满足不了广大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另一方面,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必须到医院治疗,来回折腾,给老人自己和家人带来诸多不便。
九三学社建议,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的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所)的功能,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护理协议,为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对高龄、孤寡、困难等老人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附近医疗机构提供上门专项护理、康复服务。
此外,医疗机构应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优待服务。一是与一些床位少、规模小,不宜开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就近就便签订合作协议,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实行“流动医院”、巡诊、会诊等服务模式。二是开设老年就诊窗口,实行预约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政协委员杨林:运用“互联网+”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着等候时间长、专家资源稀缺、资源共享难度大、可及性差以及容易造成医患矛盾等缺点。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实体单位和服务模式。省政协委员杨林建议,我省应加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缓解老年人就诊难题。
陈林认为,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专家资源稀缺问题,充分利用专家的碎片化时间,服务快捷,并同步同轨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可靠性。还可以解决基层专家资源少、缺乏实践技术的短板,专家可以远程"手把手"地指导基层医院进行诊疗,免去老年人来回奔波医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