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8 17:42作者:李天扬老师
东风怒放花千树,塞北江南尽春晖。
2016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综观今年各地的两会,亮点纷呈。从逐步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到通过创新驱动,提供有效供给,体现了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从治污、治霾、治“城市病”,到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各地根据实际对接;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布局谋篇全面小康,发展道路愈加宽广……这些为改革计、为发展谋、为民生言的“两会议题”,说的是当下话题,议的是发展走向,背后是“改革落地生根”的时代脉动。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全国两会即将启幕,站在“十二五”与“十三五”的交汇点上,来自各地代表委员的好声音,正汇聚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澎湃春潮,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调整经济增速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省份提出的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均较为谨慎。发展目标上,“区间调控”取代了“速度情结”。例如,2016年GDP的预期增速,江苏为7.5%至8%,浙江为7%至7.5%,上海为6.5%至7%……即使云南的8.5%、宁夏的7.5%,也都在固定数字上加了“左右”“以上”的后缀。显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地方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区间”,也正是兼顾增长与转型、应对压力与挑战的“空间”。
淡化GDP增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继而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重要议题。浙江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全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100亿元、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超过2100亿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超过1000亿元。北京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河北等地提出,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坚持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薄弱环节倾斜。
“如何凿开冰面?那就先用锤子集中敲打一个点。”“改革”是破冰的锤子,“改革落地生根”就是集中用力的那一个点。甘肃对接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制定将落户城市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的政策。广东逐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青海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建立农牧民进城购房和租房财政补贴政策。“民生实事”乃是“民心工程”,让新理念落地生根,正需要借助改革之手,找到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