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31 20:50作者:李一老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于10月29日发布。公报提到,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公报全文共5900余字,其中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容就达3000多字。这10个字,为何占到五中全会公报一半篇幅?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认为,“十三五”规划仍然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样,发展是民生保障的基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尽管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十三五”的发展相对于过往的“发展”具有“新境界”,它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上的“发展”,是搞好统筹兼顾、更好地惠及民生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指出,就是要用这“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讲如何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开放发展强调中国的发展如何和世界对接;共享发展强调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其中共享发展是这次提出的一个非常新的发展理念。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为您一一梳理。
1、创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公报摘要】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专家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俏彬: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互联网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为数不多跟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比较近的领域,或者说我们发展的比较好的领域。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现代的信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义。发展互联网经济是我们当前国家一个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选择。
【外专观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兆呈:互联网创新发展已渗透到社会和经济产业的各个领域,是过去几年直接改写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产业。“十三五”规划关于这方面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2、协调——推动4个方面协调发展
【公报摘要】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专家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次公报特别强调,要把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起来发展,我觉得这从另外的角度上也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不能就经济讨论经济,要把经济放在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整体来考量。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公报明确地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地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地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外专观察】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稳能否同步”、“流动性不足造成贫富差距”等中国内部发展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3、绿色——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公报摘要】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