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3 23:01作者:王华老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出,常常指官员离开家居地出任某个官职或京官外调为地方官员。本文的“出”指的是后者,相当于京官外放、外迁。
C.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昭明见多识广。太子结婚时用的纳征礼是玉璧和虎皮,有关官吏不清楚这样安排的依据,裴昭明根据晋代纳征礼的规格标准解释了原因。
B.裴昭明洁身自好。刺史王蕴看到裴昭明很清贫,把湘中人士求职的馈赠礼物转赠给他,但裴昭明为不连累长官的一世清名坚决回绝了此事。
C.裴昭明为官严明。因为有出色的做官才能,历任过好几处郡官,曾担任长沙郡丞、始安内史等职,敢于逮捕以四处吹嘘迷惑民众的“龚圣人”。
D.裴昭明廉于财力。在他看来,除了自身必需之外,没有必要为子孙留下财物,因此尽管有不少政绩,但一辈子都不经营积聚产业,很贫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
(2)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答案:
4.(3分)B
5.(3分)D(D项错误在于“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
6.(3分)B(B原文中“湘中人士有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一事还没有发生,是一种假设。)
7.(10分)
(1)(5分)裴昭明罢职回来,连住宅也没有。我不太熟悉历史,不知道古人中有谁和他一样?(“罢”“谙”“比”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5分)齐明帝因为他在任期间没有章表上奏,所以让人代替他的职位命他回京都,并且责备他。(“在事”“代还”“责”各1分,句子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