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晋城市人过年吃什么风俗习惯汇总(7)
更新时间:2018-07-27 14:13作者:才子老师
献奶奶是正月十五女人们的一项主要祭祀活动。子女众多的家庭也许并不在乎,他们也许没有献过奶奶,或者根本就不相信奶奶的存在与功绩。他们还不知道奶奶为谁,便大大小小生下了一炕头孩子。只有一个两个孩子的,就需要小心侍奉奶奶。特别是到奶奶殿上去求过儿子的,就越发感恩奶奶。
女人们不管看灯不看灯,一定要抱着儿子去灯棚底下拱灯棚。灯棚下有各路神仙降临人间观灯。因此灯棚下也如仙境。拱灯棚不但可观人间美景,最是吉祥如意。灯棚底下看灯的“奶奶”,会与妇女儿童一起热闹,女人们对奶奶真是无限虔诚。
奶奶是谁?各地的奶奶不一样。泰山奉的碧霞元君,河南有石奶奶、王奶奶。晋城陵川有二仙奶奶。
吃元宵 元宵也叫汤圆。
吃元宵起自于明代。明末《明宫史》记北京上元节“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也有人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喝茭茭糜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豆糜就应该是我们所说的茭茭糜。正月十五下午开始熬。里边有小豆,曼豆,豇豆,白豆,大红豆,炒玉米,但最主要的是茭茭,即高粱。快熬好时,放些干蔓菁疙瘩,或红薯,或柿板儿。到晚便熬好,连稠带汤舀一大碗,晚上喝。熬茭茭糜一般用比平时大一些的锅,当天晚上喝不完,要留一些到十六早上太阳出山时,热上喝,说是喝了之后一年都不兴害肚子疼,也不害眼。
喝茶 晋城人称粥为茶。只有小米熬的粥才叫粥,叫稀粥。平时喝玉米面茶,高粱面茶,谷面茶,糠面茶,正月十六早晨吃炒面茶。《续齐谐记》讲,正月十六吃“膏粥”,乃白米粥上放油脂而成。就是晋城人喝的“米面茶”。
茶面是腊月就炒好了的。正月不准蹲炒锅,不准炒东西。“炒”与“吵”谐音,正月炒面,一年会吵嚷不休。
添灯 闺女出嫁后,娘家在正月要给闺女添灯,自闺女出嫁起连续添三年灯。在古时候也叫“送灯”,又叫“送孩儿灯”、“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的十三日,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因为“灯”与“丁”为谐音。添“灯”即为“添丁”,取其吉兆之意。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或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