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9 22:16作者:李天扬老师
父亲渐渐长大,成了一个勤快的、又多才多艺的小伙子,是一个干活的好手,这时他的工分是满分——十分。长成半大小子这过程,父亲常在孙妈妈家吃饭,孙妈妈性格宽厚随和,一家子都大大咧咧的,对待任何事情都从不计较。老人给父亲缝缝补补,保管着换洗的衣物,一直到父亲成家。
父亲成家之前最后一位母亲是张妈妈,我记忆中她老是盘腿坐在炕头上,却总有本事让家里窗明几净,亮亮堂堂的。张妈妈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五个子女,正需要一个壮劳力,已经长大的、孤儿的父亲是最好的人选,担水、劈柴、扛煤、换炕墼、挑粪、打理菜园……父亲承担了所有重劳力活儿。他仍然住在队部里,只是把挣工分得来的地瓜面投到张家,张母做饭给父亲吃。已经是六十年代中期,张家隔三差五吃顿饺子,父亲在一旁吃他的地瓜面饼子。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父亲没有怨言,投去的是黑面怎能吃人家的白面,虽然父亲付出的劳动远远超出了一顿饺子。
父亲真正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尤其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子女又特多的年月,中国母亲无私、忘我、慈悲、宽容、坚强、隐忍的品性凸显地格外醒目而纯粹。母亲们给予成长期父亲的不仅仅是温饱,她们像一盏盏灯火——爱的灯火,蕴含了中国女性无数智慧与灵性的灯火,照耀指引着一颗年少懵懂的心灵不至在孤苦伶仃时走进阴暗、误入歧途。父亲的人生,始终在努力走着一条积极向上的路,勤恳劳作、正直为人、磊落行事。
小时候我常常到这些‘母亲’家串门儿,若有邻居在场,老人总是要夸耀:“瞧瞧,这是心传(父亲的名字)的孩子。”语气比夸耀自己亲生的儿子多了种味道,仿佛父母双全的孩子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瓜熟蒂落,不值得惊奇。而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孤儿经历漫漫人生路,立业成家,生儿育女,修成正果该是多么不容易!该是怎样的奇迹!怎不值得母亲们夸耀和欣慰!
如今我也已步入中年,父亲的母亲们亦一一辞世,但她们慈爱博大的胸怀却永留人间,影响和带动后人,世世代代,将爱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