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7 16:04作者:王华老师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祭路:既夕,或陈庶馐于门外以祭路,遵古五祀之意也。《东阳县志》:除夕具酒馔于门前设祭,谓之赛路神。”
拜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泉人度岁,皆以米粉为糕米果、饽饽之属,留宿饭于明日,谓之过年饭。”
除夕晚上年夜饭后,撤去宴席,各家各户要在厅堂和房里的桌上插“春花”(或称“春枝”),摆上红橘、柿饼等果盒,以及硬币、红蛋、“隔年米”(也称“过年饭”)、甜米果、“九鬃芋”,供奉祖龛之前,直至大年初一。还要以三牲供果,敬奉厅中神?和灶君,俗称“拜岁”。
“隔年米”意为“年年有余”;“九鬃芋”也是一件重要物什,这种芋头有许多芽,闽南人称之为“芋子芋孙”,象征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吃年夜饭:是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团圆饭)。
民俗对合家吃团圆饭和“围炉”过年历来十分重视。闽南俗谚:“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在外地工作者务必赶回,即便远在南洋、香港者,也力争赶回参加除夕团圆之庆。
看来泉州春节习俗和我们上海的还是大同小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拜岁和吃年夜饭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不同就在于置甘蔗,辟火符和挑水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