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8 19:54作者:三水老师
仙桃春节习俗
在一年四季的民间节日中,过年的庆典礼俗最为隆重热闹。处于荆楚腹地的仙桃,至今仍盛行着诸如换门神、贴春联、祭祀祖先、开门爆仗、拜年、给压岁钱、舞龙舞狮、盛宴吃请、抹牌娱乐等习俗,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给人们以高雅的享受和无限的乐趣。
换门神
春节信仰门神的现象,至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曲礼》篇上便有“春祀户祭”的记载,祭门神被列为“五祀”之一。到汉代,门神有了具体的姓氏和形象,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庆的画像,他“短衣、大裤、长剑”,颇为勇猛。唐代,门神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所取代。南北朝时,门神再改为神荼、郁垒二神。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该书称,原来,东海边上有座度朔山,山上一大桃树,枝叶繁茂,蟠曲三千里。其东北方有一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处,神荼、郁垒二神据门而守,一旦发现了危害人间的恶鬼,便用芦苇绳索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为鬼怕神荼、郁垒,民间便在门扉上画二位大神以驱逐鬼邪。经过天长日久的传承,这种崇拜家庭保护神的风俗便沿袭下来。后世民间,除了武将的门神外,又出现了朝服文官的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这样,门神便由消极的驱鬼逐邪变成了积极的迎祥纳福。
春节莅临,仙桃城乡的大门上,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门神,红光耀眼,一对对忠诚的家庭门卫,“良宵盛会喜空前”,赐予主人以吉祥、安宁的赐予!构成了春节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板了,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