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2 10:50作者:才子老师
次,在和记者谈到“高校学历查三代”时,潘懋元说,有一些优秀博士生因为本科非名校,在找工作时被高校拒之门外。在列举一些学校不明智的做法后,他起身走到书房,拿出一份教育部的文件,迅速翻到相关页面,找到一处用红笔做记号的文字,展示给记者,并强调说:“你看,这说明教育部也是反对‘学历查三代’的。”
潘老家里陈设简单,客厅的左面墙前放置一排书柜,里面摆满图书;右面则是沙发和简单的茶几,客厅一角堆放着一摞小塑料凳。一到周末,客厅便成为“学术沙龙”的举办地,学生们坐在沙发上或是小凳子上,挤满客厅,将这里变成了教室。大家互相交谈、互看论文、吃水果、喝水,十分随意,并没有因为主人是学术权威而拘束。两年过去,记者发现,潘家的仿皮沙发已经被学生磨坏,露出破洞。
每次学术沙龙,潘懋元总会坐在离门最远的沙发上,开始前,学生们会排队上前讨教,有的向他汇报作业,有的推荐自己看的新书,有的向他征求论文开题意见,潘懋元慢条斯理,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
这些“学生”大多在30岁左右,其中有访问学者,也有在本地工作的教师,更多的是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在沙龙中,潘懋元的固有动作是拇指和食指分开,叉住下巴,静静地听学生发言。学生讲完,他有时会讲一些鼓励的话,但从不用自己的权威来否定学生。
潘老家里的学术沙龙,已持续举办了20余年。沙龙是漫谈式的,从学术探讨到社会动态,无所不谈。来参加沙龙,已成为研究生来厦大教育学院求学的“固定节目”,也是学院的一张“名片”。提起高等教育学,大家都会联想到潘懋元,他已成为高等教育学的一张“名片”。
开辟“高等教育学”的先河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原有的教育科学,仅仅把普通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能适应新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当时,潘懋元刚过而立之年,在厦门大学讲授教育学并负责教务行政工作。他意识到,忽视高等教育的特点、硬把普通教育理论搬到高等教育中行不通,必须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学的高等教育理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