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0 20:41作者:三水老师
北京市海淀、朝阳等区20余所高校出现共享单车难进大学校园现象。有的学校拒绝所有共享单车,有的高校则“选择性禁入”。学校不许单车进入,让不少学生感受到了不便。部分学校给出的理由是:“共享单车投放量比较大,校内乱停乱放情况普遍,增加了学校的治安管理难度”。
共享单车提供方便、快捷的高效出行体验,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大中城市,共享单车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共享单车在高校却遭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难关——有的学校拒绝所有共享单车,有的学校则“选择性禁入”。
不可否认,大量的共享单车进入校园后,确实增加了学校的治安管理难度,给秩序井然的校园“添乱添堵”。然而笔者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管理到位,这一问题便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目前的状况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看来,管理共享单车是运营商的事情,与学校无关。
但为何有的学校对不同的共享单车“选择性禁入”?是因为有的运营商通过正式渠道向学校申请在校园内运营,签订了交通安全及维护校园秩序的承诺书,并安排专人在校园内摆放、管理旗下运营车辆,如此学校便允许其单车进入校园。而那些没有与学校签订承诺书,且没有安排专人管理的运营商,学校则禁止其单车进入校园。所以,共享单车禁入校园,并不是管理的难度有多大,而是学校不愿意管理和不愿意担责。
共享时代,需要共担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显然不符合时代精神。管理共享单车固然应该由运营商负责,但共享单车为学生出行提供了方便,学校协助运营商加强管理,有何不可?一禁了之,学校省事,学生却多了烦心事。
打通校园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的难关,学校不应推卸责任而一禁了之,应该敢于担当责任,摒弃“少管闲事”的思维。学校可以要求运营商履行管理职责,但一旦运营商的管理缺位,学校还需及时主动补位。一方面,加强技术管理。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地方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设置电子围栏。另一方面,加强人员管理。在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组建共享单车管理联盟,由志愿者引导和督促大家把共享单车停放在规定的区域,并定时摆放、管理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