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5 20:43作者:王新老师
以教育惠民举措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全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新期待,从经费保障、资助体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打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组合拳”。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16年开始建立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并将民办学校纳入经费保障范围,实现了教育经费可携带。自治区将寄宿生住宿费补助政策扩大到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拓展为“两免两补”。对民族学校按照双语授课学生人数和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的10%增拨公用经费补助。2013年至2017年全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投入151.67亿元。
建立“一条龙”资助帮扶机制。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每年有70余万名学生受益。启动实施低保家庭子女(含孤儿)升入普通高校新生资助政策,每个学生每年资助1万元,已经惠及学生4万余人,2017年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6年自治区本级设立学前教育资助资金。自治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覆盖23个国贫旗县,23.6万人从中受益。
乡村教师得到更多关爱。在解决“下得去”方面,通过国家、自治区两级“特岗计划”招聘教师4600余人,推进退休教师、在职教师、高校毕业生支教,有效改善了农村牧区教师资源紧张局面。在解决“教得好”方面,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近年来交流人数超过3.5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师资均衡;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教师超过37万人次,提高了教师能力。
信息化助力城乡共享优质资源。全区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宽带接入率从2013年初的35.6%提高到98%,“内蒙古教育云”平台建设提升了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全区102个旗县(市区)中,已有98个旗县建成“同频互动”课堂,平均每天上线人数超过1000人,实现了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系统工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