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8 20:40作者:王华老师
科教相长,是高等教育主体的回归之道。课堂作为教育教学之载体,是高校育人育才的主渠道。打开国门看教育,美国一流大学教学改革的10年,有识之士高声疾呼由重科研轻教学之风向教育教学回归。于是,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由重视能力培养变革为注重全球意识、适应社会及科学素养等理念的强化;斯坦福大学则通过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进行交叉性教学;布朗大学设置80个本科专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课堂学习自主性等。
第一课堂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第二课堂通过丰富的活动及讲座拓展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即“多能”。“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既使学生有一专之长,也能发掘其多维的发展潜能。”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指出,回归教育教学,还需第一、第二课堂协同推进。
实现路径:学科建设现代化潜滋暗长
“学科建设水平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支撑,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是衡量高校学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拼的就是王牌学科专业以及这些学科专业是否具有市场及前瞻性。如此,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之路似乎有了方向指示牌。
“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紧密的伴生关系。以往,高等教育更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而现在则是支撑和引领并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今后这一引领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尤其当前作为国家战略的“双一流”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也尤为迫切。
方向有了,能否落地是关键。吉林大学则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建设这一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点环节,优化学科布局调整,设计实施“双一流”过渡期建设。目前该校已有11个学科领域在ESI进入全球1%行列,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集中力量,在3—5年内打造10个左右的一流学科和学科群,进而通过发挥学科建设重点环节的关键作用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基石,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把握住学科建设就等于牵住了‘双一流’建设的‘牛鼻子’,‘双一流’建设就有了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还会远么?”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问中有答,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呼之欲出。
当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以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参照进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还需在全球和区域视角及愿景下,利用全球化平台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