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20:34作者:三水老师
2016年5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的“万师访万家”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如何巩固家访成果,既彰显教育功能,又凸显社会效应,将这一活动推向常态化、制度化?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小华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教师报:去年,本报记者围绕“万师访万家”主题,到江西南昌、抚州、上饶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发掘了一些基层实践的智慧和经验。一年多过去了,您认为家访活动从面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小华:从去年5月开始,我省广大党员教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头开展“万师访万家”实践活动,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省各地各校普遍的“访学问计”形式。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省共有15.8万余名教师(不含重复家访人次)参加了家访,覆盖了284.3万户家庭,回收家访调查问卷219.8万份,征集家长意见220.7万条,家长满意度反馈达90分以上。其中,全省75.2万名留守儿童和33.3万名贫困学生家庭实现了家访全覆盖,有的教师一学期上门家访就有6次之多。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赣州市、萍乡市等地,家访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万师访万家”活动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家校教育的融合和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家访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和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活动本身。
中国教师报:此次,我们随教育部中央媒体采访团重返江西,围绕此主题对师生、教育局长、校长、家长、村民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用切身体会“现身说访”,再现了家访这一传统法宝的神奇魅力。您认为深入推进“万师访万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有哪些重要意义?
黄小华:我认为家访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精准扶贫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家校合作协同育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万师访万家”活动深入开展,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家庭、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一是提升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去年,在全省启动开展“两学一做”党员学习教育后,针对提升教师师德和育人水平,提高学校、教育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互联网+”背景下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等现状,我们试图找到党员教师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合点。通过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上门家访,深入家庭,对接家长,有助于党员教师在实践中增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并通过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改变身边的教师,从而改变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访活动,年轻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师德受到熏陶。家访不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一门艺术。家访不仅仅是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教育、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