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5 20:37作者:李一老师
(六)教育主体满意度较高
本调查中,教育主体指教师、学生、家长及校长,通过各个相关群体的满意度调查,来综合评价北京地区教育主体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满意度。
校长工作满意度较高,41.18%选择“非常满意”,35.29%选择“基本满意”,仅有约12%的校长满意度较低。六成以上校长希望提高自主管理权限。
教师对现阶段工作感觉比较满意的占68.59%,对所教学生感到满意的高达87.33%,但对自己收入满意的比例占4.42%。
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饮食方面满意度较低。调查发现,有17.90%的学生对所在学校非常满意,75.59%表示比较满意和一般,总体满意度较高;对于住宿条件及教师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仅在食堂饮食质量方面,约42.12%的学生表示不满。
家长对子女所在学校的教师评价,总体比较满意。仅有12.87%的家长与学校联系十分紧密。与学校沟通的方式中,44.49%的家长会与教师通过电话沟通。在家校沟通方面,家长感到非常满意的占26.59%,比较满意的占45.67%,还有23.57%的家长认为“感觉一般”。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直接获取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与特征经验等,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北京普通高中教育和进一步的内涵发展提供决策与实践的参考。
(一)北京普通高中教育面临转型,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城市规划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北京普通高中教育正经历着粗放快速发展到精致内涵发展的转型,教育的差距由原来的硬件、教学环境的差异转为软件、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差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考试招生制度试点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突出教育特色,成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
多元化是近年来北京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实现差异化教学与教育公平的创新路径,在办学体制、学校类型、办学模式、课程改革与评价方式上均有所体现。公办高中为主,大力支持民办高中发展;国际与地区间的联合办学、校企联合、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学校与非营利性组织(NGO)或基金会联合协作的特色,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内容、形式与机制上的局限;课程模式多样化,自主课程、选修课程与“走班”制、学生实践与社会探索、校本研究有机整合,切实实现高中课程改革;评价方式逐步转变以往服务高考的评价取向,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家庭、社区与学校形成良性联动,教育者与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